干呕症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病,多发病。病虽然不大,但如果治疗不当,却久治不愈,如果治疗得当,则往往几付药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如患者郭先生,48岁。患者于两年前患有干呕症,经常恶心,吐涎沫,去医院检查,诊断为神经性呕吐,虽然经过治疗,但效果不理想。
当时诊见患者舌淡,苔白,六脉沉细。知其是虚寒之症,又观其精神萎顿,面黄,就诊中干呕连连。判断其是胃胆胃不降,于是给出如下药物:半夏,干姜,代赭石,旋覆花,吴茱萸等,五付药,水煎服,日一付,早中晚各一服。患者服完药第二次来诊时说药后症状缓解,能正常进食,于是又在原方中加入“四君子汤”:党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茯苓等,取理中扶正之意,又付五药,患者吃完之后诸症皆愈。
呕吐是指胃内容物随胃气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症状,为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,外感、内伤都可引起,其基本病机是外感或内伤导致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,病理性质有虚有实。呕吐也是机体对胃内异物的一种反射性动作,可帮助机体排除胃内的有害物质,但超出正常保护性反应的呕吐会耗损人体的气津,加重病情。临床时应结合呕吐的病程、呕吐物的性质气味、呕吐的声势、伴随症状进行分析。
急性呕吐,多属实证;而慢性呕吐,则有虚有实,如舌苔腻浊,脉象有力者,一般为实证,如舌淡脉弱无力者,多属虚证。
干呕无物:伴口燥咽干,舌红少津者,为胃阴不足。
呕吐酸水:伴脘胁胀痛,与情志有关者,为肝郁犯胃。
呕吐酸腐:伴脘腹胀痛,恶闻食臭,为饮食停滞。
呕吐苦水:舌红苔腻,脉弦者,为胆胃郁热。
呕吐清水痰涎:医学|教育网搜集整理多为胃气虚寒或痰饮内阻。
呕吐出如阳尘水、赤豆汁样血性内容物或伴柏油样黑便者,属血证吐血的主要症状;若见于中风、肺胀的病程中,多属垂危之兆。
呕吐而二便闭者,为关格、癃闭之征。
喷射状呕吐,多为脑病;呕吐频作而伴高热,项强,头痛剧烈,时有抽搐者,为热毒燔炽,冲逆阳明,引动肝风。
中医认为干呕一般有如下病因:
食滞胃肠
症状:以干呕食臭,欲吐不能,胸中痞满,不欲饮食为特征。同时伴有脘腹胀满,大便秽臭,舌苔厚腻,脉弦滑。
治法:和胃理气,消食导滞。
方药:枳实导滞丸。
2.肝气犯胃
症状:以干呕声不扬,时作时止,每随情志波动发作为主要特征。伴有胸胁烦闷,饮食不香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
治法:疏肝理气,和胃降逆。
方药:四七汤。
3.胃中实热
症状:以干呕频频不止,声音洪亮,腹满作痛为主要特征。伴有大便秘结,口渴引饮,舌质红、苔黄燥,脉实大。
治法:通腑泻热,和胃降逆。
方药:小承气汤。
4.胃中实寒 症状:干呕声音较低,脘腹冷痛为特点。伴有呕出少量涎沫,苔白,脉沉弦。
治法:温中散寒,和胃降逆。
方药:良附丸。
5.脾胃阳虚 症状:干呕声低弱,心下痞满,大便溏泻为证候特征。伴有饮食不香,少气懒言,口淡不渴,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治法:补脾益胃,降逆安中。
方药:理中汤。
6.胃阴不足 症状:以干呕频作,心下痞塞,口苦心烦为证候特点。伴有腹满作痛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治法:养胃生津,和降冲气。
方药:麦门冬汤。
免费领取养生资源、小吃配方,添加 微信:1670341237 备注:69养生圈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75971625.com/334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