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能吃羊肉”“不能吃海鲜”“不能吃鹅肉”……看过中医的都知道,医嘱里少不了饮食禁忌。就连患者也会主动问起,“医生,吃这个药有什么忌口吗?”几千年来,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讳莫如深的“发物”,究竟是什么?
发物的前世今生
关于忌口,《黄帝内经》《伤寒论》《本草纲目》等中医典籍中均有涉及,唐代孙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即有“凡诸恶疮瘥后,皆百日慎口,不尔,即疮发也”的记载。到了明代的《普济方》,明确出现“发物”一词,该书第355卷所载温经方后有“忌生冷羊肉发物等”的描述。
名正而言顺,大约有了确切名称的缘故,从明代起,发物的说法日益深入民心,徐达吃烧鹅而死可谓个中典型。传说朱元璋平定天下后,为保江山无虞,效仿汉高祖,加害功臣。当时徐达生有背疮,朱太祖便派人送来一只烧鹅。徐达心知肚明,奈何君命难违,含恨吃下,病发身亡。
传说未必可信,但发物的概念确实在逐渐扩大。就连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词典也收录了“发物”这一词条,解释为“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容易使疮疖或某些病状发生变化的食物,如羊肉、鱼虾等”。现在一般认为,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(尤其是旧病宿疾)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。
发物的本来面目
借助现代医学,也可以对发物进行解释。比如深海鱼类,普遍含有人类未知的异质蛋白,摄入这些异质蛋白,有些人就会过敏,如果他本身还有相关的疾病,势必加重病情。再比如鱼、虾、蟹类,多含有组织胺,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、微血管扩张、充血、血浆渗出、水肿、腺体分泌亢进及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等,同样会诱发过敏反应或相关病症。
但在中医,发物虽然是来源于经验和实证,其背后仍然有规律可循,这就是药性。
中医主张“药食同源”,许多食物就是药物,许多药物也是食物,它们都具有四气五味。即便是单纯的食物,也具有特定的性味,只不过相对平和罢了。与此同时,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根本机制是阴阳失调,即人体处于偏性状态,而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,正是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。如果在方子之外,摄入了某种偏性较重的食物,自然会引发人体的异常反应。
六类常见发物,瞄准特定人群
1.动火发物:葱、姜、韭菜、胡椒、羊肉、狗肉等温热、辛辣易助热上火,不适合热性体质、阴虚火旺者,结核病患者及伤口有炎症的人,发热口渴、大便秘结之人。相反,寒性体质的人,适当吃一些,往往有助于驱除体内的寒气。
2.动风发物:鱼、虾、蟹、鸡蛋、鹅等易使人生风过敏,不适合如荨麻疹、湿疹、疮痈、疔疖等皮肤病、过敏性疾病患者,容易导致疾病扩散或加重皮肤病变,中风、痛风等患者也应避免摄入。与此同时,海鲜富含优质蛋白,对于健康人或某些需要补充营养的病人,却是好食物。
3.助湿发物:饴糖、糯米、醪糟、米酒、大枣、猪肉等食物,多具有黏滞、肥甘厚腻之性,影响脾的运化,助湿生热,患湿热病、肝胆病、痢疾等人群不宜多吃。但是,中气不足的虚弱人群,调理时又会用到糯米,有一定补益作用。
4.积冷发物:西瓜、柿子、雪糕、冬瓜、四季豆、莴笋、柿子等性属寒凉,容易损伤人体阳气,导致脾胃、心肺、肝肾等脏腑阴寒加重而导致泄泻、冷痛、咳嗽、胸痹等病症,脾胃虚寒人群不宜多吃。但是对于实热体质的人群,适度食用冷积发物却是比较好的降火良方。
5.动血发物:胡椒、辣椒、桂圆、羊肉、狗肉、白酒等食物多属温热,伤络动血,易迫血外出,如血热上冲的衄血、吐血、咯血,或血热下注的痔疮、月经过多、血尿等,不适合食用。不过,这些食物又可用于通经活络、活血化瘀。
6.滞气发物:豆类、薯类、油腻食品、油糕、荞面、莜面、芡实、莲子、芋头、红薯等,普遍滞涩阻气,不易消化,会导致气机阻滞不畅,产生胃胀、腹胀。脾胃虚弱者慎食。然而,这些食物里面,部分具有固肾涩精、补脾止泄的之效,对于脾虚型腹泻或者肾虚早泄的人群,又有一定食疗效果。
万物相生相克,不过阴阳两极,所以发物没有一定之规,一部分人群需要禁忌,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,另一部分人群却又求之不得,以助去疴除疾。而在现实中,临床上,病人往往兼具数证,非一型一类可概况,所以归根结底,发物是什么,哪些能吃,哪些不能吃,哪些可以多吃,哪些可以少吃,还是要听医生的。
免费领取养生资源、小吃配方,添加 微信:1670341237 备注:69养生圈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75971625.com/21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