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用中药不过二百余味,却能通过不同的组合治疗万千疾病,中医药之神奇莫过于此,而习学中医药之难,似乎也莫过于此。
虽然很多中药材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和无数的应用实践,但也很难说对其有了完全的了解,而要做到准确应用就是更难的事情了。
从一个侧面可以说,中医就是随着人们对中药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渐发展的。
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们对中药的研究、认识和利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这个过程自然也极尽曲折,虽然研发成果众多,但对于中医药有多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很多争议。并且也有一些新的理论、新的产品虽然有中医药之名,却早已背离了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要求,或是以西医药理论为导向,或者是在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,更或是对人们的医药消费观念产生误导等等。
今天就简单谈四种被误导很深的中药:
一、麻黄。
麻黄被误导多源于麻黄碱。
关于麻黄的争议,并不只是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发生碰撞时才出现,中医界内对于麻黄的争论也一直存在。
曾听过算得上中医理论权威的郝万山讲的一个案例,其到东北某地讲课,当地医生惯用麻黄汤,麻黄的用量还比较大,这让郝先生深感诧异,并作出了麻黄汤不能淘汰的结论。
虽然麻黄汤是最出名的一个中药方剂,但郝万山等专家应用起来还是畏手畏脚,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对麻黄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。
当然,麻黄被误解最主要的还是受麻黄碱的影响。
2004年,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开始被严格监管。一方面是为了配合2008年奥运会,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毒品形势愈发严重。
对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,生产厂家要在相关药品的显著位置注明:运动员慎用,药店销售中要限量销售,实名登记。
虽然对这一政策的相关要求进行过几次修改,但直到现在,这项制度要求还一直被严格要求。
虽然之前就有专家表示传统中药与兴奋剂没有直接关系,但为了保险起见,很多含有麻黄的中成药也被处以同样的待遇。
应该说对含麻黄碱类药物的管控是非常及时的,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但对麻黄处以同样的管理方式就有些矫枉过正了。直到现在,还有不少消费者闻麻黄而色变,会尽量选择不含麻黄的中成药。
麻黄具有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的功效,是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药,对于很多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,麻黄都是不可或缺的。
而麻黄碱或伪麻黄碱虽然在很多感冒药中均存在,但其作用机理和效果与中药麻黄是有根本不同的。
对含麻黄碱类药物的管控也极为成功,当初风靡一时的康泰克、白加黑等确实已少见踪影了。而当初被要求注明运动员慎用的中成药,现在已经没有这种要求了。
而中药麻黄是否会起到类似于麻黄碱的作用,服用含麻黄的药物后,又是否会在尿检中查出兴奋剂异常呢?尚不得知。
麻黄得以正名,但对麻黄的很多误解却并没有消除。
二、甘草
甘草被误解源于甘草片。而甘草片的名气确实太大了。
甘草片,全名复方甘草片,主要成分为甘草流浸膏、阿片。功效为祛痰镇咳。
甘草片的应用曾经非常广泛,但凡感冒咳嗽,医生多会开具甘草片。
很多人认为中药甘草也具有化痰镇咳的作用,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。
复方甘草片虽然有不错的镇咳效果,但起镇咳效果的却并不是甘草,而是阿片。
阿片,也称无水吗啡,俗称鸦片。
虽然复方甘草片被注明的功效为镇咳祛痰,但其祛痰的作用很弱,所以只适合于干咳少痰的病症。而对于咳嗽痰多的情况,应用复方甘草片不利于痰液的咳出,对于疾病的治疗反而是有害的。
在含麻黄碱的药物被限制销售的药品当中,复方甘草片也是赫然在列的,并且因为名气实在太大,往往是第一个被检查的对象。
中药甘草,又称国老,比喻其德高望重,善于调和诸药。甘草应该是应用最广泛的中药饮片了,很多中药处方中都可以看到甘草的身影。
甘草虽然应用广泛,但其确实不具有祛痰镇咳的作用。
复方甘草片就这样把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带沟里去了。
甘草性情平和,能化急疾为和顺,但也是不建议随意、长期、大量使用的。比如在电视剧《大宅门》中就提到白颖园误下甘草致嫔主子归天,虽是戏说,但甘草确实也是有很多使用禁忌的,不可不慎也。
中医界内关于甘草的争论也很多。最为常见的是生甘草与炙甘草之争,甘草饮片分为生甘草和炙甘草,很多古代中药方剂中只注明甘草,而未注明是生甘草还是炙甘草,争议便由此而已。
三、柴胡
柴胡被误解源于柴胡注射液。
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人们感冒发烧到诊所打针,针剂多会加上一支柴胡针注射液,一般很快就能起到退热效果。
虽然同柴胡注射液一起注射的还有地米和安痛定,但柴胡注射液还是被更多地记住了,也使很多人认为柴胡便是一种具有退热效果的效果。
不止柴胡注射液,比较常用的中成药,如柴黄颗粒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、均是以退热为主要功效。
这也导致把小柴胡颗粒当成感冒药和退热药的情况是很普遍的。
虽然这类药物在医疗活动中发挥过积极作用,但这类药物的应用是中医的医药理论都是背离的,也让柴胡被大大的曲解了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对柴胡功效见解十分精当:主心腹,去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。
李东垣认为:柴胡乃少阳、厥阴行经之药也。若本经病,非他药能治也。治心下痞、胸胁疼神药也。
如果对中医不甚理解的话,只记住“推陈致新”和“治心下痞、胸胁疼神药也”两句便能掌握住柴胡功效的精髓,也能更容易理解小柴胡、逍遥丸、气滞胃痛、宁神灵、补中益气丸等常用中成药的应用要点了。
四、葛根
提到葛根,您会想到什么?
是广告宣传很广的葛根粉,还是曾经风靡一时的葛根枳椇软胶囊?是想到它的解酒功能,还是它的丰胸效果,或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提到的令人垂涎的粉葛蒸肉?
葛根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药,但中医对葛根的应用,却与解酒和美体等没有丝毫关系。
如果说甘草、柴胡、麻黄等药物被人所曲解还是属于比较正常的医学争论,那么葛根被曲解,则多是源于商业炒作和利益驱使。虽然在相关宣传下葛根的应用范围更广了,但实际上却脱离了葛根的实际功效,不但产生了消费误导,还产生了社会浪费。
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,而是相对普遍的,这是需要警醒和深思的。
注意观察一下,现在还有多少人用葛根制品解酒、丰胸呢?只不过风行一时罢了。但对于葛根的错误认识还是很难消除的。
葛根的饮片有两种,外形差异很大:一种为方块状、灰棕色、纤维性强。一种为片状、白色、粉性更强。
前一种葛根习称为柴葛,后一种习称为粉葛。
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,柴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。
葛根应用广泛,具有解肌退热,透疹,生津止渴,升阳止泻的功效。不过柴葛和粉葛那种才是葛根的正品,争议很大。
有资料显示:柴葛中的葛根素含量达到2.4%,而粉葛根中葛根素含量仅为0.30%,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代谢,抗心律失常,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等作用。在“活血化瘀”功效方面,柴葛优于粉葛。
不过,南北朝时陶弘景《本草经集注》提到葛根时记载:南康、庐陵间最胜,多肉而少筋,甘美。即今之葛根,人皆蒸食之。并还提到:杀野葛、巴豆、百药毒。
基本可以判断这里提到的葛根指的是粉葛,而且也能看出当时还没有利用柴葛的植物来源—野葛。 直到明末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对葛根的植物来源也没有做出扩充。
近代名医曹颖甫在《经方实验录》中使用葛根汤时,均用柴葛;使用葛根芩连汤的四个案例中,有三例用的是粉葛根。或许可供参考。
目前在医药行业,提到葛根,一般是指柴葛。但如果医生处方中有葛根,药房工作人员抓柴葛、粉葛均不为错。
至于葛根粉,据查询,柴葛和粉葛均是其植物来源。而在纪录片《本草中国》中,制作葛根粉用的是柴葛。
柴葛何时成为葛根的正品呢?柴葛与粉葛又孰是孰非呢?请明者指点。
免费领取养生资源、小吃配方,添加 微信:1670341237 备注:69养生圈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675971625.com/1509.html